1、到底什么是PCE?
2、PCE和CPI到底有啥区别呢?
3、为啥美联储更关心PCE通胀?
9月19日,期盼已久的美联储降息落地,消化完这次降息,市场马上就预测下一次。众所周知,降息预期随通胀和就业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通胀数据各国都常用CPI来衡量,然而美联储更多的时候是用PCE来衡量通胀情况。
CPI全称为Consumer Price Index,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意思,我们上篇讲过,想复习的点这里《3分钟读懂CPI》
那PCE是什么含义?它和CPI的区别在哪里?为何美联储更看重PCE?本周美国8月PCE数据即将出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美联储的通胀目标PCE。
到底什么是PCE?
PCE全称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也就是个人消费支出的意思,
PCE是判断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主要衡量家庭和为家庭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所消费的商品服务的价格变化。
2012年美联储将核心PCE年率涨幅2%定为长期通胀目标,从此将PCE直接量化挂钩货币政策。
PCE和CPI到底有啥区别呢?
/1/ 发布主体不同
在美国,
CPI是由劳动统计局(BLS)发布的,
追踪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构成。
而PCE是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编制的,
是基于企业商家上架商品构成的变化来调查的,更偏向企业口径。
/2/ 发布时间不同
美国劳动统计局一般在每月中旬发布上个月CPI数据,
而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在每月月末发布上个月PCE数据。
可见CPI的数据会早一些。
对金融市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
所以CPI对市场的影响力会更大。
/3/ 计算方法不同
CPI的统计没有考虑替代效应。
而PCE统计的时候,
考虑了商品价格变化后替代效应的影响。
举个例子,CPI会统计猪肉价格,
但如果最近猪肉价格快速上涨,
你作为消费者会怎么选择?
再举个例子,
如果最近油价飙升,
你会选择公共汽车还是继续驾车?
可见,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
理性的消费者通常会改变消费商品组合来多买些相对便宜的东西,
替代那些贵的东西。
但CPI的统计方法,放大了这种生活成本,似乎有点不合理。
这就常常导致CPI计算的通胀通常会略微高于PCE通胀率。
按照美联储的说法,PCE通常更优于CPI,也更加反映现实。
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随着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4/ 商品权重不同
其实,PCE大部分数据来源和CPI差不多,
所以一般情况下,PCE的走势与CPI大致相同。
但相对于CPI,PCE涵盖的范围会更广些,
在医疗服务支出的权重更高些,
在交通和住房方面支出的权重会更低些。
可是,美联储实际使用的PCE,
又有点差别,
是用核心PCE物价指数(The Core PCE Price Index)。
这个指标是在原有PCE基础上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费。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这两项每月变化幅度比较大。
比如,农产品等食品,会受到季节和天气因素的影响而大幅波动。而油价又会受到产量和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剧烈波动。核心PCE物价指数将这些不稳定因素排除后,可以更稳定的反映整体价格的变动。
总体来看,CPI和PCE都是判断美国通胀的重要指标,2者在整体走势基本是一致,但是PCE是比CPI更为准确、全面衡量通胀的指标,随着美联储的重视,PCE的重要性在上升。
PCE相比CPI的优点是什么?
早先的时候,美联储是用CPI作为判断通胀趋势的主要指标。到了2000年以后就改用PCE了, 2012年美联储将核心PCE涨幅2%作为长期通胀目标,将目标量化了。
这是因为美联储在进行大量分析后,认为PCE是比CPI更准确、更全面的通胀衡量指标,通过上面的区别也不难得出,其主要四点优势:
第一,支出组成更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行为。
第二,PCE的权重涉及面更为广泛。
第三,PCE数据更稳定。
第四,PCE考虑了替代效应。
一般情况下,如果核心PCE低于2%,美联储就会考虑降息,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果核心PCE超过2%,就又会选择加息,收紧货币政策。
疫情以来,美国的核心PCE始终高于2%,所以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
当然CPI作为国际通用评判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自然而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调整社保支付金额、TIPS通胀保值债券、与通胀挂钩的金融产品等都以CPI为准。
同时由于CPI在发布时间上领先PCE半个月,并且CPI和PCE关系很近,所以市场更多关心CPI。
总之,CPI和PCE都是判断通胀的重要指标,得到不同受众的青睐。作为投资者,發仔建议两个都要看!
本期趣说美联储就到这里,下期再跟大家聊聊美联储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数据,美国经济数据之王——非农数据!敬请期待!
想了解更多美联储动态和知识,关注专题【美联储动态追踪】,更多美联储科普文请查看↓↓↓
06:CPI和PCE有何差异?为啥美联储更关心PCE通胀数据?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