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熟悉運用期權投資者而言,每逢企業財報季,便是一個難得的交易時機。
因為,在公司公佈財報前的一段時間內,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往往會急劇攀升,這是因為眾多市場參與者都在對即將發佈的財報結果進行預測和下注。而當公司正式公佈財報后,其往往會對股價產生顯著影響。
華爾街的分析師對於公司財務以及運營狀況的預期通常會推動資產價格迅速的變化。對於所有股票市場參與者來説,這無疑是交易的「黃金時段」。
許多期權交易者將財報發佈后巨大的價格變動視為潛在機會,通過期權交易可以用兩種思路做交易:
- 第一種是押注做多波動率,依賴於方向性的巨大運動;
- 第二種是做空波動率並等待隱含波動率均值迴歸。這就需要標的物的價格一定範圍內窄幅波動。
《期權玩轉財報季》通過介紹跨式期權、垂直價差策略以及鐵鷹策略這三種期權交易策略,為您在財報季提供更多賺錢機會,以及更靈活地利用期權來增加收入。
今日,就來聊聊在財報季如何巧妙運用跨式期權來增加收益。
放棄猜漲跌,期權也能賺錢
財報季期間,最常見就是猜測、預測業績后個股漲跌,即「壓漲跌」思維,做單向交易。
但為何説跨式期權策略是應對財報季行情波動的最佳利器?因為它是一個無方向性策略,無論財報后方向是漲是跌,只要波動足夠大,交易者可以從暴漲暴跌中獲益。即通過同時購買看漲和看跌期權,利用一邊的收益覆蓋兩邊的成本,賺取額外收益,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方向交易造成的風險。
應對財報后對公司股價「喪事喜辦」和「喜事喪辦」的不確定性,跨式期權策略就是絕佳機會。當然該策略最大的風險是,如果波動不夠大,將可能損失全部權利金(買入期權所花費的本金)。儘管如此,對於預期會有顯著市場波動的財報季,仍然是非常有效的盈利工具。
買入跨式策略是指同時買入相同數量、相同標的、相同到期日、相同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和團期權。該策略適用於正股價格波動非常大的股票,典型的是成長股、科技股。
以特斯拉期權為例:
以7.1美元的價格,買入1張4月26日到期行權價為144美元的call,同時以6.35美元的價格,買入1張4月26日到期行權價為144美元的put。

買入跨式策略適用於預期標的價格會有大幅波動,但不確定波動方向的情形。
買入跨式策略的盈虧平衡點有兩個:
低盈虧平衡點等於行權價格減去總權利金,高盈虧平衡點等於行權價格加上總權利金。到期時,當標的價格低於低盈虧平衡點或標的價格高於高盈虧平衡點時,買入跨式策略才能盈利。
下跌盈虧平衡點:
144-(7.1+6.35)=130.55,既股價下跌到130.55美元時,組合收益為0。
上漲盈虧平衡點:
144+(7.1+6.35)=157.45,既股價上漲至157.45時,組合收益為0。
虧損情況:
當股價波動不夠大,在130.55美元和157.45美元之間,投資者是虧損狀態。
盈利情況:
而當股價跌破130.55美元(下跌9.76%)和上漲突破157.45美元(上漲8.82%),投資者收益盈利。
同理,操作賣出跨式期權,也就是同時賣出相同數量、相同標的、相同到期日、相同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賣出跨式策略適用於預期標的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的情形(波動小)。
其實,從本周放榜財報來看,像特斯拉、Meta Platforms、谷歌等績后股價波動都在±10%,都是非常適合操作跨式期權。
發仔敲黑板
究竟是選擇買入還是賣出跨式期權組合,還需要投資者在時間價值和未來波動期望之間進行博弈。
下面兩張是買方和賣方場景下的盈利圖,可以加深對這一策略的理解。熟記它,有利於實踐操作。
- 當投資者預計波動率上升時,買入執行價相同的看漲與看跌期權:

- 當投資者預計波動率下降時,賣出執行價相同的看漲與看跌期權:

通過本次課程,相信對期權在財報季運用有了初步瞭解。下期,我們講解一種可以在股價小幅波動情況下,也能靈活獲利的策略方法。不僅限制了最大損失,也通過賣出期權降低了成本,同時還能利用時間價值的衰減來增加收益。敬請期待~
【更多閲讀】
更多財報季期權交易策略: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