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加密货币,比特币自发明以来已经累积涨了百万倍!
它最初诞生于技术极客的视野,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技术构想,却迅速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现象,引发了大规模的投资热潮和激烈争论。其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伴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波动以及与监管机构的持续博弈。
尽管加密货币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骗局”质疑。要理解其发展脉络,对于理解加密货币当前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加密货币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吧:
时间 |
事件 |
||
比特币诞生 | 2008 |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P2P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阐述了比特币的基本原理和愿景。 | |
2009 | 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并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这标志着比特币网络的正式启动。中本聪向开发者Hal Finney发送了10枚比特币,完成了比特币的首次交易。 | ||
2010 | 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0000个比特币购买了两块披萨,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一次被当作货币使用,这一天也被称为“比特币披萨日”。 | ||
第一次热潮 | 2011 | 比特币价格首次达到1美元,这一消息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大量新用户。 | |
2012 | 比特币第一次减半。伦敦比特币会议召开,此时比特币价格为11.8美元。同月27日,比特币基金创立,价格为12.46美元。 | ||
2013 | 比特币经历了暴涨和暴跌,价格从13美元涨至1200美元,随后又大幅下跌。12月5日,中国央行联合五部委下发通知监管比特币,导致比特币价格进一步下跌。 | ||
2014 | Mt.Gox比特币交易所遭遇黑客攻击,导致大量比特币丢失,该交易所随后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这对比特币价格和市场信心造成了重大影响。 | ||
重大转折 | 2015 | 比特币价格跌至152美元的低点,但随后开始长时间持续的大幅调整,价格逐渐攀升。 | |
2016 | 比特币市场内部年产量开始第二次减半,价格持续上涨,12月比特币突破1000美元,一度创下惊人涨幅。 | ||
掀起全球热潮 | 2017 | 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1,000美元飙升至年末的近20,000美元。2017年8月1日,比特币首次硬分叉,产生比特币现金(BCH)。2017年,比特币期货在美国上市,正式进入传统金融市场。 | |
寒冬 | 2018 | Bakkt推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2019年4月,比特币价格突然暴涨,一度达到5000美元。2019年6月,比特币价格再度突破10,000美元 | |
2019 | 比特币超算服务器制造商嘉楠科技正式登录纳斯达克,成为比特币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 | ||
在跌宕起伏中前行 | 2020 | 第三次减半。比特币价格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接近2万美元。同时,MicroStrategy、特斯拉等公司开始投资比特币,推动其价格进一步上涨。 | |
2021 | 比特币市值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并在4月创造了接近6.4万美元的历史新高。 | ||
2022 | 以Luna/UST的崩溃为起点,加密市场开启了漫长的低谷期。尽管面临监管大棒和宏观经济压力,但比特币仍展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价格一度突破30000美元。 | ||
特朗普加速进程 | 2023 | 比特币价格继续呈现出上涨趋势,并在2024年3月14日创下73700美元左右的历史新高。这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市场投资情绪以及比特币减半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 |
2024.1 | 1月1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次批准比特币现货ETF,授权11只ETF次日开始上市交易。获批的现货比特币ETF发行机构包括:Grayscale、Bitwise、Hashdex、iShares、Valkyrie、Ark 21Shares、Invesco Galaxy、Vaneck、WisdomTre、Fidelity及Franklin。 | ||
2024.4 | 比特币迎来第四次减半,但价格未出现大幅度浮动变化,维持在65000美元上下波动。 | ||
2024.11 |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誓言“把美国打造世界加密货币值都” | ||
2024.12 | 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 | ||
2025.5 | 香港立法会已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锚定”港元,香港由此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框架的司法管辖区。 | ||
2025.5 | 比特币首次涨破11万美元/枚大关,再创历史新高。至此,比特币总市值也已超过2.1万亿美元,位列全球资产市值排行榜第五位,仅次于黄金、微软、英伟达和苹果。 | ||
2025.6 | 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的立法,为被称为“稳定币”的加密货币建立监管框架。这是一种“锚定”美元的 “加密美元”新战略,旨在应对去美元化趋势,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
2008-2010:比特币诞生
2008年10月31日,一个网名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用户,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首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
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是加密货币领域中最大的谜团之一,但这并没有减损比特币影响力,一些人反而因为发明者的匿名而对使用比特币作为货币更有信心。
中本聪在2009年初开采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一年后,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Papa John's披萨。这是比特币在现实世界中的首次交易,比特币爱好者将这一天称为“比特币披萨节”。
2010-2014:第一次热潮
直到2011年,比特币才第一次真正引起“价格飙升”的关注。2月,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美元,与美元等价,该标志性事件导致比特币官网短时间涌入过大流量而瘫痪。
2013年,比特币迎来了第一次价格大幅上涨。这一年,塞浦路斯爆发金融危机,当地银行面临挤兑风险,人们开始寻找一种不受政府控制、安全可靠的资产来保存财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特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其价格从年初的十几美元一路飙升至年底的1000多美元。这一阶段的上涨,让比特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热潮。同年3月,比特币总市值首次突破10亿美元。
随着比特币开始吸引主流关注,越来越多区块链爱好者加入了这个领域。这催生了众多新生事物,包括比特币矿机、ATM、交易所、山寨币等。
2014-2016:重大转折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大事件。
第一个是在2014年,彼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 Gox遭到了黑客攻击,被盗窃了85万个比特币,令用户损失了大量资金,平台也因此倒闭。受此影响,比特币的价格暴跌80%。这一事件后行业开始加强安全措施,包括更好的加密技术、冷存储(offline storage)的使用以及多重签名交易等。
另一重大事件发生在2015年,以太坊诞生,它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在众多用户眼中,以太坊解决了比特币网络的一些缺陷,是第二代的区块链平台。它也是NFT(非同质化代币)和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诞生地。
2017:掀起全球热潮
2017年,比特币迎来大牛市,从年初不到1000美元暴涨至年底最高19870美元,最高涨幅2000%!还记得那个花1万个比特币购买的披萨吗?如果按照这时的比特币市价,这个披萨价值2亿美元!
这一年,全球掀起加密货币狂潮,众多新项目开始通过ICO(首次发行代币)筹集资金,诞生了数百种新的加密货币。根据 Crunchbase’s tracking of ICOs的统计,2017年ICO融资金额总计约49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10倍。
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也在这一年成立。年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了首个比特币期货合约,标志着比特币开始进入主流投资界的视野。
2018-2019:寒冬
随着知名度和参与资金的剧烈增加,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诈骗、盗窃、金融犯罪等非法行为也席卷全球,引发全球监管机构的重视。
2018年被称为加密货币的“监管清算之年”,中国禁止了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比特币采矿,美国也加强了规范和监管。世界各国对ICO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或限制。
这段时期,比特币价格最低跌至3000美元左右。
2020-22:在跌宕起伏中前行
在经历了2018年的大幅回调后,比特币价格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再次上涨。这一阶段的上涨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包括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各国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流入比特币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如灰度投资等机构大量购买比特币,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到2021年,比特币价格最高接近或突破了10万美元一枚,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2023至今:特朗普加速进程
特朗普执政期间,其政策和言论对比特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态度较为复杂,一方面他担心加密货币可能会被用于非法活动,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他的一些经济政策如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导致美元贬值,使得一些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一种避险资产。例如,特朗普在2019年曾发表推文批评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称其缺乏稳定性,这一言论导致比特币价格短期内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以上就是《一文速睇加密货币来时路》的详细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节:《比特币与以太坊有什么区别?一文全部看懂》。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技术底层、共识机制、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深入拆解比特币与以太坊的核心差异,帮你系统厘清两者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定位与特点。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