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 $09618.HK / $JD 将于11月14日港股盘后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据彭博分析师预期,京东Q3营收为2597.4亿元,同比增长5%;调整后净利润为113.1亿元,同比增长6%;每股收益6.21元,去年同期为5.0元。
近期共有28位分析师给出“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46.72美元。

回顾Q2季度财报,京东收入达2,914亿元人民币(约401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45亿元人民币(约20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京东CFO单甦在电话会中透露,今年上半年京东通过派息和回购总共合计约45亿美元,“未来股东的回馈计划我们会坚定执行,回购目标是长期降低总股本,同时我们也会基于利润持续分红,和股东分享公司的成功。”
京东Q3财报关注哪些重点?
对于即将公布的Q3业绩,多家机构认为以旧换新推动京东 $09618.HK 收入增长回暖,Q3预计表现亮眼。
国海证券预计京东集团-SW 2024Q3实现总营收2,613亿元(YoY+5.5%),其中商品收入预计2,043亿元(YoY+4.6%)服务收入预计569亿元(YoY+8.6%)。具体来看:
- 京东零售收入增长回暖,以旧换新促进作用明显
国海证券预计2024Q3京东零售营收同比增长5.2%至2,231亿元,GMV同比增长6%。该季度京东零售营收同比增速相较Q2回升主要考虑到:1)消费呈现稳健修复;2)近期国家密集出台刺激政策,京东顺周期属性明显;3)分品类来看,带电品类有望显著受益于近期以旧换新国补政策的拉动;4)分服务收入类型来看,佣金收入有望受益于高基数消除而同比增速转正,广告收入有望受益于3P商家GMV更快增长拉动。
展望四季度,中信建投表示,考虑到双11旺季行业竞争阶段性加剧,其影响部分被3P占比提升及包邮门槛基数进一步恢复正常所对冲,预计四季度零售和集团利润率或同比承压,具体仍需视双11投入力度而定,预计双11增速不低于618增速。
- 物流行业稳健复苏,看好长期京东物流的收入确定性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超1200亿件业务收入超万亿元,剔除春节影响因素,行业单月业务量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快递市场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海证券预计2024Q3京东物流营收同比增长6.9%至445亿元,经营利润率2.3%,长期看好京东物流作为自营供应链模式龙头的收入稳定性优势。
- 其他大行观点
麦格理指出,京东 $09618.HK 在逐步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中,良好地抓住家电和电子产品需求复苏的机会,使其在下半年的收入增长较同业更具韧性。预期京东第三季收入按年升5%至26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15亿元。重申京东为电商业的首选股,将其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上调2%及6%,以反映可持续的盈利扩张。另预期公司第三季经调整经营溢利达120亿元,较市场预期高8%,主要由于公司谨慎的投资策略,而京东物流等其他分部则进一步促进集团的利润增长。该行将京东的目标价升3%至232港元,重申“跑赢大市”评级。
浦银国际表示,得益于全国各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陆续上线,预计公司三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582 亿元,同比增长4.2%,预计GMV 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按品类看,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刺激下,预计带电品类收入增速转正;日用百货品类预计将延续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商超品类保持双位数增长。随着公司加大在用户拉新和促活方面投入,该行预计公司三季度用户数将保持快速增长。调整目标价至155 港元/40 美元,维持“持有”评级。
据TipRanks数据显示,回顾京东过去12个季度的业绩,盈利公布后的股价平均变动为±6.48%,最大涨幅为+16.16%,最大跌幅为-15.95%,当日的上涨概率较多。

🎦点击预约:京东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 | 11月14日 20:00>>
聚焦相关投资标的
京东财报亮相在即,还有哪些相关行业概念股值得关注?
市场 | 名称 |
美股 | Sea Limited $SE |
eBay $EBAY | |
MercadoLibre $MELI | |
亚马逊 $AMZN | |
阿里巴巴 $BABA | |
拼多多 $PDD | |
Shopify $SHOP | |
唯品会 $VIPS | |
港股 | 中国有赞 $08083.HK |
京东物流 $02618.HK | |
宝尊电商-W $09991.HK | |
移卡 $09923.HK | |
中国有赞 $08083.HK | |
国美零售 $00493.HK |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