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周期重磅开启! 市场“大转小”趋势愈发明显,小盘股蓄势腾飞

2024-09-19 07:37 智通财经APP

在美东时间周三,美联储自2020年以来首次宣布降息,且意外降息50个基点后,美股小盘股一度飙升至一个多月以来的最高点。小盘股基准——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一度上涨2.4%,至2259.70点,虽然随后涨幅收窄至仅0.2%,但明显强于集体收跌的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以及标普500指数在美东时间周三均以跌势收盘。罗素2000指数在美股盘中水平一度创下8月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未来有望受益于降息周期进而持续起舞。

通常来说当美联储宣布降息周期开启后,小盘股表现往往在短中期内优于大盘股,因为小型企业迫于本身资产负债表规模较小且经营规模有限,相比大型企业对于浮动利率要敏感得多。美股大盘基准——标普500指数在早些时候触及历史新高5689.75点后,在鲍威尔发表“鹰鸽参半”的讲话后涨幅收窄,最终以跌幅约0.3%收尾。

“我们在这个(降息周期)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我们对于政策更加有信心的标志。”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周三美联储利率决策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鲍威尔还指出,此次大幅降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美国劳动力市场,他强调:“我们对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整充满信心,认为这种适当的再调整将有助于维持劳动力市场的强劲,同时实现经济温和增长,并让通胀稳定回落至2%。”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还指出,大幅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并不意味着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们预计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他指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经济衰退风险上升。我们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重新校准,以适应当前的经济状况。”

鲍威尔总结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根据未来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无论是加快、放慢还是暂停宽松政策,都会根据经济状况而定。他表示,未来的降息路径将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和通胀的变化,但目前美国经济仍处于强劲状态。

美联储意外宣布降息50个基点,以及鲍威尔发表的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信心十足的讲话意味着美联储降息周期自9月份正式开启且美国经济仍然韧性十足,对于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以来持续被压制的美股小盘股来说可谓是重大利好。

BTIG首席市场技术分析师Jonathan Krinsky认为,美股小盘股在短期内可以提供比大盘股更好的风险/回报水平。Krinsky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如果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市场预期得到最终确认,小盘股的上涨应该会加速进行。”

来自RBC Capital Market的全球股票策略研究主管Lori Calvasina近日表示,流入美股小盘股的资金并没有在资金持续流出大盘股的情况下停止,这表明越来越多投资者有意将资金切换至小盘股领域。

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市场“大转小”的投资风格切换愈发明显

占据标普500指数高额权重的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即“Magnificent 7”,包括: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英伟达、亚马逊以及Meta Platforms,乃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的核心推动力。全球投资者们在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持续蜂拥而至七大科技巨头,他们纷纷押注,在全球企业纷纷斥巨资布局生成式AI的这股狂热浪潮之下,由于苹果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们的庞大市场规模和财务实力,它们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展营收的最佳位置。

放眼整个美股,七大科技巨头自2023年以来全面跑赢美股价值型大盘股以及广泛中小盘股的核心逻辑在于:全球AI热潮这一大背景,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飘忽不定且偶尔出现降息预期大退潮,美国经济增长趋势算不上太强,也不至于过度疲软至陷入衰退经济。在这样的交易情形之下,七大科技巨头凭借着无与伦比的AI创收规模、坚如磐石的基本面、强劲无比的自由现金流储备以及不断扩张的股票回购规模,一举成为全球资金在面临降息预期飘忽不定以及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的“安全避风港”。

如果美联储降息周期正式开启且美国经济韧性十足未陷入经济衰退,美股的涨势则非常有望轮动到七大科技巨头之外的那些自2022年以来股价长期遭受重创的中小盘股票,这些股票标的从投资理论上来说对于利率预期可谓极度敏感,哪怕小幅降息也有望提高它们遭重创的股价与估值。

一些华尔街策略师表示,在美联储开启降息的宏观大背景之下,中小盘股表现可能将远超美股的七大科技巨头们以及广泛大盘股,主要逻辑在于中小盘股往往对美联储设定的基准利率非常敏感,它们非常依赖于浮动利率贷款,因此在美联储降息大背景下意味着它们长期以来的债务端压力降大幅降低,从而有望提高利润率与股票估值。

因此,在利率期货市场几乎100%定价美联储年前降息100个基点的背景下,经典的中小盘股轮动行情或中小盘股票的利润复苏趋势或将彻底显现,进而推动资金转向一些受益于降息周期且股价与估值非常便宜的中小盘股票,而不是估值处于历史高位那些科技巨头们,投资者们将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比较型购物者”,也就是俗称的“货比三家”。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