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前瞻 | AI 大模型动作频繁!Meta Q2营收有望增两成,有望成下一家拆股科技巨头?

2024-07-31 16:43 华盛资讯 独家

科技巨头Meta Platforms $META 将于美东时间7月31日盘后公布2024第三财季的业绩。据彭博分析师预期,Meta Q2营收为383.4亿美元,同比增加20%;每股收益为4.83美元,同比增加62%

回顾过去Meta8个财季表现,共有5次季度营收超出市场预期,盈利公布后的股价变动平均为±13.2%,最大涨幅为+23.3%,最大跌幅为-26.4%。股价当日上涨概率为42%。

回顾一季度

Meta第一季度的收入为36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3%。其运营收入也同比增长了91.2%,达到了138.2亿美元。其净利润也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6.7%,达到了123.7亿美元。广告收入也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20%,每股收益也达到了4.71美元。

Meta的每股收益也同比增长了114%,达到了4.71美元。其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12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3%。截至2024年3月31日,Meta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581.2亿美元。

在股价方面,Meta的股价今年已经上涨超31%,最高曾触摸542美元,但目前已距离高点回落14%,也急需此次财报助力反弹。

Meta近期的AI模型积极进展

4月18日,Meta发布了其最新版本的Meta AI,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的AI助手之一“ Llama 3”。Meta AI目前已经可以在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等Meta旗下的所有应用中免费使用,并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学习、创建和访问实时信息。

此外,在美国以外的十几个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可以使用英文版本的Meta AI。“ Llama 3”在Meta AI方面的这些新进展也有望扩大Meta在AI领域的市场规模并提高其收入

在上周,Meta宣布推出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开源模型——Llama 3.1 405B,同时发布了全新升级的Llama 3.1 70B和8B模型。扎克伯格自信宣称其为“业内顶尖水准”的AI模型,且足够与OpenAI、谷歌等竞争对手相抗衡。

有分析认为,随着Meta业务整合Llama 3.1的强大AI能力,将为用户和广告商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吸引更多用户与合作伙伴。

Meta第四财季重点关注什么?

聚焦Meta第四财季业绩,广告业务营收和新产品和技术的推出是市场关注焦点:

  • AI技术在广告业务中的应用

此前,花旗发表研报称,在市场数据显示,AI驱动下,二季度Threads、Facebook用户数量实现了增长。截至5月,Facebook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8-29岁用户数量为4000多万,达到了三年来的最高点。同时,5月份Threads的月活跃用户数也达到1.75亿,环比增长了2500万。增长的用户数量,往往可以更好的吸引广告商,最终实现Meta营收的增长

  • 开源AI大模型Llama 3.1的推出

Meta在第二季度推出了Llama 3.1系列开源AI大模型,其参数数量显著增加至4050亿个,显著超越了前代模型的700亿个参数。这一进步预计将极大地增强Meta的AI能力,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吸引用户和广告商。同时,Meta与英伟达和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定制化的服务,从而在全球AI领域提升了Meta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另外,英伟达拆股后股价表现亮眼,Meta作为美股未拆股巨头,拆股预期强烈,财报后该公司是否能拆股也值得关注

据悉,英伟达是今年第六个分拆股票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同时也是美股七巨头中第六个拆股的公司,这意味着如今七巨头中只有Meta还未曾分拆过股票。早在6月份时,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Ken Mahoney曾表示,Meta股价超过500美元,拆分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关投资标的参考

AI 大模型概念股

年内涨幅

美股

英伟达

125.4%

高通

24.94%

谷歌

21.54%

微软

13.93%

苹果

13.64%

以下是Meta Platforms相关ETF,投资者可点击关注:

代码

ETF名称

 $FBL  两倍做多Meta ETF
 $METU  两倍做多Meta ETF
🔥 点击前往财报站,掌握更多业绩资讯>>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