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资讯3月6日讯,年初以来,美股市场对AI的乐观情绪如日中天,“卖铲人”英伟达股价接连刷新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继去年涨逾239%之后,英伟达今年以来维持强劲涨势,年初至今涨幅已超过66%,最新市值达到2.12万亿美元,超过沙特阿美,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公司,目前仅次于苹果和微软。

随着英伟达市值猛增,许多市场人士眼下的一个疑问无疑是,英伟达是不是太贵了?毕竟当前英伟达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71。
英伟达真的贵吗?华尔街普遍观点:并不贵
对于英伟达当前估值是否存在泡沫,华尔街的普遍结论是,并不贵!根据tipranks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华尔街共有40位分析师给出英伟达评级,其中买入评级占比高达95%,0位分析师给出卖出评级。
此外,华尔街对英伟达的最新平均目标价为890美元/股,较当前股价仍有4%的空间;其中华尔街的最高目标价达到惊人的1200美元。

Main Street首席投资官表示,“一些投资者一直不敢买入英伟达,因为他们觉得股价已经太贵,这真是大错特错,每次英伟达公布业绩,市盈率都会下降,因为分母比人们预期的要大得多。”
卡森集团策略师认为,当前美股科技股的估值的增长是由实际盈利驱动的,这与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有所不同。自2022年初以来,英伟达的盈利飙升了250%以上,而该公司的估值倍数仅扩大了一倍多一点。
高盛也表示,如果说现在是泡沫,这也是其见过的“最蹩脚”的泡沫之一。“尽管市场的某些部分表现出了冒险精神,但总体而言至少从大盘股的估值来看,我们离泡沫区域还很遥远。目前纳指的市盈率为35倍,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中,它曾达到90倍!”
连最懂苹果的分析师郭明錤也力挺英伟达,他表示如果苹果今年无法推出优于市场预期的生成式AI服务,英伟达的市值将很有可能超越苹果。当前,二者市值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目前只有约5000亿美元的距离。
恐高英伟达?这些“朋友圈”合作商也值得关注
虽说华尔街普遍认为英伟达的当前估值并不贵,但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英伟达高企的股价或另多头短期内不会再有显著的收益,而英伟达合作商可能是当下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那么,美股市场上还有哪些英伟达“朋友圈”概念股值得关注呢?
英伟达“朋友圈” |
|||
序号 | 合作商 | 合作业务 | 年内涨幅 |
1 | 超微电脑 | 专注于高性能和高效率服务器以及存储解决方案,与英伟达AI芯片多年深度合作 | 284% |
2 | SoundHound AI | 提供语音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英伟达持股 | 134% |
3 | Pure Storage | 提供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和服务 | 54% |
4 | Vertiv $VRT | 提供数据中心提供冷却系统 | 46% |
5 | 台积电 $TSM | AI芯片生产合作伙伴,为英伟达GPU代工制造商 | 30% |
6 | 易昆尼克斯 | 全托管服务数据中心运营商,与英伟达合作向企业客户提供芯片公司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 12% |
7 | 新思科技 | 为AI芯片提供设计软件 | 10% |
8 | 特拉华CDW | 为企业客户部署Nvidia人工智能和可视化解决方案,曾获英伟达年度软件合作伙伴奖 | 8% |
9 | 甲骨文 | 云计算巨头,与英伟达合作为企业定制AI服务器 | 6% |
10 | Insight企业 | 提供数字创新、云/数据中心转型以及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曾获英伟达年度零售合作伙伴奖 | 5% |
11 | 艾睿 | 为企业提供端到端 Nvidia AI 技术”,曾获英伟达2023年度分销合作伙伴奖 | -3% |
12 | 安斯科技 | 为AI芯片提供CAE仿真软件 | -9% |
13 | Snowflake | 云计算巨头,与英伟达合作为企业定制人工智能模型,以确保专有数据的安全 | -16% |
数据来源:CRN Magazine;企业官网;华盛证券 |
全球聚焦!英伟达股价下一阶段催化剂:2024年度的GTC大会
3月18日,英伟达年度AI大会GTC(GPU技术大会)2024将在美国举行,黄仁勋将进行主题演讲。GTC作为英伟达每年最重要的发布平台之一,已成为公认的“AI风向标”,本届GTC是时隔5年后首次线下举行。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大会焦点有三个:1.下一代Blackwell GPU架构,2.新款B100芯片,3.人形机器人。
据报,英伟达预计将在此盛会上推出次世代Blackwell架构的B100 GPU,拥有极大的AI运算潜力,AI表现效能将是Hopper架构的H200GPU的两倍以上。
美国银行分析师认为,英伟达即将推出的B100定价将比H100系统至少高出10%至30%,巩固英伟达的“王者地位”。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