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科技股的强势表现推动着美股实现反弹,尤其是被华尔街称为“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的大型科技股——苹果(AAPL.US)、微软(MSFT.US)、Alphabet(GOOGL.US)、亚马逊(AMZN.US)、英伟达(NVDA.US)、特斯拉(TSLA.US)和Meta(META.US)。而随着2023年接近尾声,一些错过了2023年大规模反弹的投资者想知道,“七巨头”在2024年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2023年表现强势
今年迄今为止,市值最大的苹果的回报率达到46%,而第二大公司微软的回报率更是高达59%。令人印象深刻的还不止于此,特斯拉的市值翻了一番,Meta的回报率则是达到了惊人的180%。
看到这些大型科技股的强劲回报,ETF行业也不愿错过任何机会。今年11月,Roundhill Magnificent Seven ETF(MAGS.US)首次在市场上亮相,该投资组合仅包括对这七只股票的敞口。对于这些已经表现出色的股票是否仍有价值,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尽管这七家科技巨头的总体估值可能有点过高,但他们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高估值合理
在投资者看来,源于对高端软件和硬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增长技术的敞口,这些股票再高的估值似乎也是合理的。在过去十年中,这七只股票的回报率是标普500指数的两倍多。凭借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量现金、强劲的现金流和卓越的领导力,他们有望在2024年继续领导各自的市场。
T.Rowe Price资本市场策略师Tim Murray就对“七巨头”的高估值表示认同。该策略师表示:“这些股票的异常估值与基本面完全匹配。”
Murray表示,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公司基本面实力的一个很好的通用指标。他指出,“七巨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这是美国股市16.47%的净资产收益率的两倍。“这七家公司的估值异常,但其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面也同样异常。”
虽然Murray警告称,如果这些科技巨头无法维持其基本面,他们的股价可能会下挫。但T.Rowe Price科技投资组合经理Dom Rizzo认为,人工智能这项新兴技术有望维持这些科技巨头的基本面。
Rizzo表示:“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将至少保持在这些水平,或者从现在开始扩大,因为这些公司最适合人工智能和这场令人难以置信的革命。”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生产率的提高也将提振“七巨头”的表现。Rizzo表示,很少有股票分析师谈论生产率,但生产率的上升对经济和股市至关重要,原因有二:首先,生产率上升抑制了通胀。当公司每个员工的产出增加时,他们就不会感到转嫁供应商价格上涨的压力。其次,生产率上升提高了利润,所以这有利于股市表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股市牛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产率的持续提高。
“人工智能有潜力成为自电力以来全球经济最大的生产力提升因素,”Rizzo表示,“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大事,我认为它将改变世界。人工智能将融入所有工作流程中。正如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看到的那样,当生产力提高时,股票就会表现良好。”
大市走牛或成助推因素
另一方面,这种信念还需要对当前牛市的持久性有同等程度的信心。最近,市场出现了一些怀疑论者,他们的部分论点源于一些人认为,多数股票在今年标普500指数的反弹中参与有限。例如,目前标普500指数的权重中,排名前七的大型科技公司占了最大份额,约为28%。领头的是苹果:这家iPhone制造商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为7.5%。
微软股价在升至历史高点后,以6.8%的权重紧随其后。Alphabet的权重为3.8%。接下来的四家公司依次是亚马逊(3.1%)、英伟达(2.9%)、特斯拉(1.9%)和Meta(1.7%)。
虽然这些看跌的论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看,美联储可能已经结束了其对抗通胀的激进加息立场。毕竟,利率上升引发了2022年的熊市,给企业带来了压力,迫使高增长的企业以更高的利率借款来为其运营提供资金。股市因缺乏流动性而受到冲击。但市场是具有前瞻性的,尽管美联储暗示加息周期尚未结束,但投资者仍应将其投资组合配置在2024年拐点的右侧,尤其是在通胀风险减弱的迹象更加清晰的情况下。
再加上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降温,这场新的牛市似乎将持续下去。凭借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量现金、强大的现金流和卓越的领导力,“七巨头”有能力在2024年继续引领各自的市场。换句话说,尽管这7只股票的总市值超过10万亿美元,但仍有很多理由看好他们在2024年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