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况
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支持联储继续加息
美国公布3月份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49.3,好过预期47及上月47.3。同月份服务业PMI报53.8,同胜预期50.5及上月50.6。数据造好,带动综合PMI报53.3,亦优于预期47.5及2月50.1。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104.2,远优于预期101,及上月经修订后103.4。数据反映银行危机爆发后,消费者信心仍能保持强势。另外1月份FHFA房价指数上升0.2%,远胜预期跌0.3%及上月跌0.1%。同月份标普/Case-Shiller 的城市楼价指数按月上升0.43%,同好过预期跌0.5%。按年升2.55%,略好过预期2.5%。再公布2月份未完成房屋销售按月升0.8%,远胜预期跌3%。投资者对银行危机的忧虑持续降温。整体数据好过预期,反映市场对经济前景稍见乐观,唯支持联储局继续加息。
硅谷银行被第一公民银行收购,银行危机暂见缓和
美国第一公民银行公布,同意以165亿美元的折让价收购已被监管机构接收的硅谷银行。当中包括所有存款、贷款及近720亿美元的资产。消息刺激第一公民银行股价急升超过5成至高见909.95美元。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的矽谷银行,终在上日成功出售。当地的银行危机暂见缓和。近日美国多家监管机构正研究如何再加大或新增更多的紧急贷款工具,以支持银行业之间的资金紧张问题。也希望可借此给予第一共和银行有更多时间或资金,以维持自家银行的业务。
国内经济数据齐优于预期,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0.25个百分点
国内统计局早上公布年内首两个月工业企业盈利跌超过两成。在41个行业中有30个盈到持续收缩,当中更有盈转亏。数据拖累相关重工业板块、电力股及地产物业等股价齐见向下。但医药科技、光刻胶、机械人及AI等股分则见造好。随后再公布3月份官方制造业、服务业及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齐优于预期,并持续企稳在50以上的扩张区。国内人民银行早前公布的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周一正式展开。估计可在市场释放中期资金约6,000亿元人民币,连同月内中旬在公开市场续造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2,810亿元人民币,及部份的逆回购操作等,累计已在市场上投放资金接近万亿元人民币。释放大量资金,主要是支持银行体系内避免过度紧张,同时亦可降低银行借贷成本。并借此引导各银行向企业放宽更多贷款业务。再推进内需消费加快恢复增长。
ChatGPT概念炒作持续升温
国内科技市场上的ChatGPT概念股,自年初以来,股票市场上已见持续升温。近日有见可以推进生物医药科技,早上股价再度热爆。多只相关股价再度攀升。当中包括有科创板的(688787)海天瑞声,周内曾高见269.76元人民币,升幅超过17%,再创历史高位。另有(300520)科大国创亦升近1成至27.41元人民币。(300459)汤姆猫及(002803)吉宏股分齐升超过7.6%。
领展房产基金股份成功募资185亿港元
于2月上旬公布上市后首度供股集资的领展房产基金,在进行5供1,供股价44.2元,集资完成后,终成功筹集资金185亿港元。在供股中合共收到14,030份申请,总数认购10.2亿个供股基金单位,超额2.4倍。供股后的基金单位预计可在3月30日买卖。集团筹集后资金先偿还部份贷款,并将负债比率减少至近两成。其余则用作部署购买资产。周内股价曾高见51.10元。
港交所新增的港币及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正加快推进
到现时为止,已有7家上市公司提交申请增加人民币柜台交易。当中包括港交所、中银香港、友邦保险、华润啤酒、安踏体育、吉利汽车及快手科技等。现时双柜台庄家的个别交易之印花税已获豁免。国内投资者将会在投资港股时更见方便。加大港股每日的交易额和流通量。同时亦可为上市公司增添更多融资渠道。直接帮助提升人民币,在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也可推进至更国际化。恒指周五早上曾触及近3星期的高位20721,唯相信21000前阻力颇大。周内多家大型企业公布业绩,互有高低,造成港股欠缺方向。是日为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亦准备季结。曾经高位,但未能延续升势,因此季结过后要小心回吐。
恒指全星期累升484点,高位20721,曾跌穿20000关口,低见19509。恒生科技指数累升仅78点。日平均成交额1,307亿港元。
本周焦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ICT产品之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解决方案。另有部份是安装各种电信投资,为中国高科技通信设备主导供应商之一。同时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为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之电信营运商和企业网络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解决方案。集团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之全年度业绩为营业额1,229.54亿元人民币,增长7.4%。股东应占盈利上升18.6%至80.8亿元人民币。集团在电信行业拥有完整的端到端产品线和集成解决方案。以全系列的无线、有线、服务、设备和专业电信服务,提供5G服务,当中包括精准规划、自动化集成、智能运维、网络优化、管理质量及智能服务能力等。可支持相关营运商及行业合作伙伴的5G服务发展。在国内设有11个先进的研发中心,已申请专利超过8.4个项目,已授权亦有超过4.2万个项目。是全球5G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集团持续着眼客户,领先时代的技术理念,积极把握5G的新基建、数字化转型、东数西算和双碳经济等机遇。致力成为数字经济的先驱,协助营运商和合作伙伴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未来持续技术领先,主要产品技术竞争继续领先,加大核心芯片自研,确保商业产品可持续。可于现价23元附近买入,中长线可见34元,跌穿19.70元止蚀。
后市展望
美联储年内不太可能会减息
美国联储局正跟多个官方机构审视现行银行监管条例是否需要修改,同时讨论如何再加强银行监管力度,以避免硅谷银行危机再度重演。有大型投资银行认为联储局目前要继续抑压通胀,同时又要处理银行危机,因此年内不大可能会减息,如减慢加息步伐,或暂不加息,机会应较大。主席鲍威尔最近跟共和党研究委员会开会时,被问及将会再加息多少次,始能达到局方的目标。鲍威尔仅表示留意最新的利率预测是如何。在上周联储局公布的利率点阵图内反映出,到年底基金利率会加至5.1厘水平,即表示仍会再加0.25厘就达到。但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内的利率期货显示,到5月份加息0.25厘的机会率仅48.5%。但预期不加息的机会率则超越过半至51.5%。并估计之后不会再加息,更有可能在9月转变至减息。市场似乎过份乐观。联储局自去年中旬开始,利用持续加息的方式,去对抗屡创新高的通胀。在近期的相关数据中,已反映出渐见成效。唯距离目标2%仍差很远。前周突然接二连三爆发银行危机,局方连同多家官方机构亦努力解决问题。但市场上竟然会憧憬此刻下调息率。联储局在决定减息的情况是经济衰退、出现通缩的风险,或金融市场上出现重大危机而影响所有。因此,似乎没有什么理据可以支持联储局在短时间内减息。
中国与巴西不再使用美元作中介货币,人民币在迈向国际化又踏前一步
目前中国跟俄罗斯及巴基斯坦在双边贸易协议是使用当地货币进行,也不需要使用美元作中介货币。日前再跟巴西签订同一协议,在双边贸易时,直接使用人民币及巴西雷亚尔本币进行。先可加大双贸易的方便,同时可以降低兑换货币的成本。人民币在迈向国际化又踏前一步。交通银行在巴西分行会加入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而工商银行当地分行将成为在巴西的人民币清算行。目前国内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巴西出口占897亿美元,进口607亿美元,两地贸易总额高达1,505亿美元。国内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数字化经济推进步伐更见加速。当中可包括金融、投资管理、保险、存款、融资、结算及支付等皆一日千里。现时内地使用移动支付已属全球数一数二,以交易宗数或金额总量,皆能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市场之龙头。技术更能领先全世界各地,以造就交易数和量皆能稳定上扬。在未来要加大在金融数字上更创新发展,继续推动创新科技以优化普惠金融。在促进金融消费上直接推动金融产业。在境内的跨境理财互联互通再加大发展。
阿里、京东拆分子公司独立上市,带动科技股板块急升
阿里巴巴公布,集团自成立24年以来,首次作出最大规模的组织改革。将重点分为6家业务集团,旗下可以有N家业务公司。唯继续由一家控股公司管理。消息刺激股价早上创出月内高位98元。同时带动相关科技股及新经济板块急升。恒生科技指数曾高是4341,最多升197点,升幅高达4.5%。
继日前阿里巴巴公布将集团内重点分为6个业务后,京东集团公布,正计划分折集团旗下的京东产发及京东工业到香港交易所上市。并获港交所确认,可以就相关公司建议进行分拆上市。目前集团透过旗下子公司持有京东产发74.96%,而京东工业亦持有77.95%。在未来会将两公司股分全球公开发售,上市后继续是属于旗下子公司,唯持有股权会降至50%以上。
科技股跟涨利好有限,避免高追
周内港股虽见靠稳造好,但也是维持在窄幅区间内波动。主要是银行股稍见升势,因为受惠于美国硅谷银行成功出售,而科技股跟升,幅度有限。利好消息属于短暂,问题仍未见完满解决,因此宜谨慎,也避免高追。继续留意外围如何变化,到4月始再作部署吧。恒指是日为年内首季最后一个交易日,企稳在20400以上升90点收市。整季累升618点,升幅3.1%。恒生科技指数季内累升174点,升幅4.2%。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Louis:华盛资本证券资深股票、期货及资产管理持牌人,证监会注册负责人员;从事证券、期货及资产管理行业超过30年,于香港经济通撰文15年;曾为多家企业设立管理基金和退休基金,投资回报率约12%。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