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小鹏汽车披露三季报财报。这家销量已经掉队的造车新势力,三季度继续亏损23.76亿元,同比扩大49%。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67.78亿元。根据前三季度交付的汽车数量计算,小鹏汽车每交付出一辆汽车,即亏损6.88万元。
小鹏汽车预计四季度交付量将在2万至2.1万辆,同比减少约49.7%至52.1%,而总收入将在48亿元至51亿元之间,同比减少约40.4%至43.9%。
不过,在美股市场上,小鹏汽车与其他中概新能源汽车股全线大涨。小鹏汽车一度暴涨47%。12月1日,小鹏汽车港股开盘大涨,盘中升超30%。
这主要源于一则“新能源汽车补贴2023年或延续原来50%”的传闻,令新能源整车企业直线升温。
亏损同比扩大五成
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小鹏汽车,并未止住亏损的步伐。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总收入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9.3%,但较今年第二季度减少8.2%。而三季度净亏损为23.76亿元,2021年同期为15.9亿元,同比扩大49%。
在前两个季度,小鹏汽车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7.01亿元和27.01亿元。虽然三季度较二季度亏损额度收窄,但依然保持在高位。以此计算,小鹏汽车年内亏损额度已经达到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
事实上,从盈利能力看,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小鹏汽车亏损程度最大。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共计交付了98553辆汽车。也就是说,这家造车新势力每交付一辆汽车,便亏损6.88万元。
难以扭转亏损的状态,与其汽车销售业务利润率低下有直接关系。三季报显示,小鹏汽车的汽车利润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今年第三季度为11.6%,而2021年同期为13.6%,2022年第二季度为9.1%。
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销售成本为5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9亿元增长20.4%。小鹏汽车方面称,同比增长的原因是汽车销量上升和材料成本上升。
四季度交付或“腰斩”
其实,小鹏汽车为了扭转亏损状态,也试图向高端市场进发。今年9月21日,小鹏G9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30.99-46.99万元,超过旗下其他车型价格。
在新车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直言:“小鹏G9将接棒保时捷成为标杆,明年销量将超过奥迪Q5”。不过,尴尬的是,G9上市后的首月,也就是今年10月,仅交付623辆。
在三季报的电话沟通会上,何小鹏颇有“打圆场”的意味。他表示,虽然短期内G9需要克服疫情和产能爬坡的挑战,但对G9成为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的前三名有信心,“并且在明年随着口碑的积累,进一步缩小与第一名之间的差距。”
从整体销量上,小鹏跌出第一梯队已是不争事实。从表面上看,小鹏汽车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呈现出了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毕竟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在销量上依旧是领跑新势力阵营。
进入到下半场以后,小鹏汽车销量不断下滑,截止到10月份,小鹏汽车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未能破万辆。从11月份前三周的表现来看,预计小鹏汽车11月销量也将与10月份持平,仅为5000辆左右,根本无望挤进一线新势力梯队。
截至今年10月底,小鹏汽车共交付103654辆汽车。这距离其年销量 25万的目标还相差 14.6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1.46%。
而且对于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也给出颇为悲观的预测:公司预期汽车交付量将介乎2万至2.1万辆,同比减少约49.7%至52.1%。而总收入将介乎48亿元至51亿元之间,同比减少约40.4%至43.9%。不过,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透露,明年一季度会推出3款新产品。
压力“前所未有”
当下,小鹏汽车面对压力可谓“前所未有”。
为了提振销量,小鹏汽车在11月30日还发布一份《2022年限时保价说明》。该说明显示,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小鹏汽车订单,将继续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上牌时间导致的补贴差额由小鹏汽车承担。
另外,小鹏汽车还披露公告,由于公司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个人事务原因,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去董事会的执行董事职务,11月30日生效。公告表示,辞任之后,夏珩仍将继续担任小鹏汽车总裁。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何小鹏于10月下旬发布全员邮件,进行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报道称,小鹏汽车计划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同时,小鹏汽车将建立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围绕一款车从市场、客服、传播、销售、培训、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协同,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的负责产品(含服务产品)全业务闭环。
在今日电话会议中,何小鹏也对此予以回应称,公司正在深入推进组织变革,将更多聚焦于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升级。据他透露,小鹏汽车正在重组品牌和营销团队,以持续提升品牌和口碑影响力。此外,何小鹏也表示将大幅减少在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和小鹏汇天的直接参与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