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10:详解港股打新回拨机制

2022-06-16 14:07 华盛课堂 独家

认购火爆的新股通常会出现回拨,回拨对于打新用户意味着什么?如何读懂回拨数据?这期价值君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回拨机制的用法。

回拨机制是调整新股发行数量的一种操作,为了保证发行成功和公平对待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先人为设定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数量,然后根据认购结果,按照预先公布的规则,在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之间调整发行数量。

回拨是否利好新股要看如何回拨,回拨多少。这里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认购足额的回拨,属于自动触发,一种是认购不足额的回拨,属于主动回拨。

认购足额下的回拨  

大部分新股公开发售部分占总发售的10%,如果散户超额认购在15倍以内则不回拨,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保持1:9的比例。

1)假如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15-50倍,从国际发售部分回拨一部分到公开发售,最多回拨至30%。

2)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50-100倍的,回拨最多至40%。

3)超购100倍以上时,回拨最多至50%,同时也是公开发售占比的上限。

听不懂不用急,举个例子:

2019年的新股 $德视佳 hk01846$ 公开发售超购42.72倍,回拨后公开发售使最终占比30%。在配发结果中的描述如下:

资料来源:德视佳配售结果文件

以此类推,大部分新股发行遵循以上回拨规则。当然“大牌”除外,明星公司IPO允许自由设定回拨比例,同学们可以留意发售结果中的表述。

比如2019年 $阿里巴巴-SW hk09988$ 共发行5亿普通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1250万股,占比2.5%,配售公告显示超购逾40倍,按常理应该回拨至30%,但根据阿里的发售规定只回拨到10%。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SW配售结果文件

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公开与国配都超额认购后触发回拨机制,万一存在不足额认购,还有回拨吗?答案是有的。

认购不足额时的回拨  

国际发售不足额时,只要公开发售足额,公司(账簿管理人)仍可主动回拨至20%,但必须下限定价。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9年4月上市的澳门 $伟鸿集团控股 hk03321$ ,以及同月上市的香港建筑承包商 $B & D STRATEGIC hk01780$ 公开发售超额认购不足15倍,均未满足一般回拨条件,却主动回拨到20%,中签率则意外高达100%,即只要认购,都能中签。

资料来源:伟鸿集团配售结果文件

问题来了,国配不足额的新股,意味着机构投资者不感兴趣,为什么还要主动回拨,把货分给散户?我们进一步揣摩公司(账簿管理人)主动回拨的两种“小心思“。

1)假如国配不足额,公开发售只是超额认购一点点;

那回拨20%可以说是非常多了。一般来说,国际配售不足,会被认为是利空,因为参与国际配售的通常是机构投资者,连机构投资者都不积极抢货,还要强硬回拨给散户,那可能是主力一心圈钱。

对上市公司而言,只要股份卖出去,谁是买家无所谓,这种回拨或发生在小型IPO,俗称“套路拨”,首日容易破发,同学们如果遇上了,就只能自求多福。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2)假如国配不足额,公开发售大幅超购;

与前面的情况刚好相反,由于主动回拨20%相对来说杯水车薪。货都留在机构投资者之间,好处是当股价上涨散户手上货少,不对走势造成过多影响,这样股价更稳定,这种“套路拨”比前面一种会讨喜一点。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3)假如国配足额,公开发售不足额的情况;

当公开发售超购倍数不足15倍,只要国际发售足额,仍可酌情分配回国际发售,与前面提及的回拨方向相反,这种结果比较难预测。回拨后容易导致两者均不足额,除非承销商可以包销,否则算是发行失败,这类情况一般不常见。

回拨与股权集中度  

新股在实际发行中更多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均足额,从而触发回拨机制的情况,这样的回拨,也意味散户中签人数增加。

散户中签人数指公开发售中甲乙组认购者的中签人数,回拨的多相当于分配给散户的份额增加,拿到货的概率就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散户占比上升,股权则相对更分散,回拨的越多就越分散。

那可能有同学就问,股权分散好还是股权集中好?市场倾向于认为股权相对集中是利好,它传达的意思是更多的货在机构投资者手中,被首日抛出的可能性更小,股价压力更小。而股权分散的话则容易出妖股,即新股上市首日容易出现大涨大跌,毕竟散户投机情绪相对浓厚。

总结  

回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博弈机制,行情好的时候,经常触发双足额回拨,容易赚的盆满钵满,行情遇冷的话,回拨机制也会失效,参考价值不高。同学们在参考回拨机制的时候不但要看新股本身是否优质,还得考虑市场环境的好坏,这样才能选出优质的新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