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年底至22年春季,Omicron变异株再次席卷全球,确诊人数激增。疫情的反复引起全球重视,新冠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也应运而生。站在当前时点,新冠治疗产业链是目前医药板块最确定的投资机会。
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旺盛需求、多管齐下的治疗策略以及百花齐放的创新研发带动了整个新冠治疗产业链概念板块的上涨。
本文将对新冠疫情的受益产业链、业绩兑现能力突出的企业,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冠产业链是医疗总需求的重要一环,从疫情初期的新冠防护和检测,到后期的新冠预防和治疗,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催化了新冠产业链的市场高景气和需求。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新冠疫苗的接种构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中和抗体在治疗重症方面提供了有效补充,辉瑞和默沙东的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的成功上市,连同其他方式一起构成了新冠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按治疗的底层逻辑来分,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可以分为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中医疗法独特机理在防疫上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医疗法主要是基于病毒侵入机体、在体内复制,产生致病效果的过程和分子机制,针对相关靶点设计药物。
从作用机制上看,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疗策略主要可分为:阻止病毒侵入细胞、阻止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抑制机体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这几大类。
从药物的结构特性看,主要可分为小分子化学药物和大分子生物药物这两大类。
(一) 新冠小分子化学药产业链
目前在新冠小分子化学药物产业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三条主要的投资逻辑。
第一是仿制药企通过MPP获得创新药企的专利授权,面向中低收入国家生产仿制药;
第二是上游的CDMO企业获得创新药企的订单;
第三是产业链上游,国内相关原料药、中间体供应商向辉瑞、默沙东、盐野义、君实生物、真实生物等国内外创新药企、MPP产业链上的仿制药企业以及获得高额订单的CDMO企业提供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此外,还有同辉瑞建立合作关系的中国医药。

截至3月22日,全球有36家企业与MPP签署协议,获得授权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成分之一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原料药或制剂。整体来看,36家企 业中大多数为印度企业,有5家为中国企业,包括普洛药业、复星医药、九洲药业、上海迪赛诺及华海药业。

2022 年 1月20日,27家仿制药生产商与药品专利池签订协议,将生产低成本版的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物Molnupiravir,在全球105个低收入国家地区进行供应。在27 家签订协议的企业中有5家为中国企业,包括博瑞医药、上海迪赛诺、复星医药、朗华制药以及龙泽制药。其中,朗华制药仅生产原料药,其它4家企业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除了获得MPP授权的仿制药企业外,根据已有的新冠小分子药物合成路线以及其关键组分,我们梳理了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情况。目前新冠口服药中间体相关公司纷纷扩产,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掌握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公司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乐普医疗、美诺华、奥锐特、雅本化学等。
鉴于全球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需求端的释放可能会给产业链上游相关中间体企业的业绩提升带来机遇。



(二) 化学药
1. 化学药——3CL蛋白酶抑制剂
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因子是以两个多聚蛋白这种前体的形式表达,需要被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酶水解释放才能发挥功能。3CL蛋白酶(3C-like protease, 3CLpro)即是新冠病毒基因组编码的一种蛋白质水解酶,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
针对这一靶点开发药物,不容易受到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产生耐药性。针对3CL蛋白酶这一靶点,辉瑞公司率先推出新药Paxlovid,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盐野义公司紧随其后,临床试验效果同样优异,目前已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申请该药物的生产销售许可,即将上市。
这一靶点同样吸引我国众多药企布局,包括前沿生物、歌礼制药等,国内药企3CL蛋白酶抑制剂研发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2. 化学药—核苷类RdRp抑制剂
RdRp即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这种酶在RNA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RdRP的结构高度特异化,在人体没有同源酶,因此,靶向病毒RdRP 的小分子药物不会威胁人体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RdRP是一个优良的抗病毒药物靶点。默沙东研制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Molnupiravir即属于核苷类药物。
国内来看,针对RdRp这一靶点进度最快的是君实生物的VV116,有望在22年下半年上市。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是一款原针对艾滋病毒研发的药物,也对RdRp这一靶点有抑制作用,目前处在Ⅲ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积极。科兴制药的SHEN26和歌礼制药的ASC10目前处在临床前阶段,后来者有望在药效上做到更优。


(三) 生物药
1. 生物药——中和抗体
新冠治疗生物药主要包括中和抗体和膜融合抑制剂两大类。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是通过病毒表面的Spike蛋白和宿主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受体蛋白结合实现的。中和抗体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高活性、有效性等特点,是一种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中和抗体有6款,但是,由于Omicron变异株强大的突变能力,这些中和抗体对Omicron变异株的疗效大幅降低,一些药物甚至完全无效,被限 制使用。2022年2月11日,美国FDA宣布批准礼来新冠中和抗体Bebtelovimab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这种中和抗体被证明对Omicron变异株保持活性。





2. 生物药——膜融合抑制剂
新冠病毒Spike蛋白的S2亚单位主要介导病毒与细胞膜融合,膜融合抑制剂以这一区域为靶点,通过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实现抗病毒的目的。目前膜融合抑制剂药物多处在研发早期阶段,悦康药业的YK017预计22年7月完成。

(四) 中药
中药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种植、制造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中药产业的上游也就是农业,即中药材种植和供应。中药产业的中游即中药工业,包括中药的制造、 生产等。
中药下游即销售经营终端,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平台、医疗机构和药店等。从历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 共识》中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模式来看,新冠治疗产业链中,中成药治疗主要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中游,包括以岭药业等。

投资策略
上中下游中,我们应当锚定确定受益产业链、业绩兑现能力突出的企业。
1. 新冠治疗产业链上游投资机会:受益于此次MMP授权的新冠治疗上游原料药供应商等,如普洛药业、华海药业、九洲药业、复星医药、雅本化学、美诺华和天宇股份等。
2. 新冠治疗产业链中游投资机会:研发能力突出的新冠治疗药物生产企业,包括口服药、抗体、中药类相关企业,如君实生物-U、药明康德、腾盛博药-B、以岭药业、步长制药等。
3. 深度参与新冠防治药物供应链的上市公司:凯莱英、博腾股份、复星医药等。
参考资料:
20220330_中航证券_行业专题_新冠治疗_沈文文_中航证券新冠治疗专题报告:百花齐放,研以治“疫”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