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高管解读财报:宏观消费相对疲软,上游供应链比较紧张

2021-11-19 07:43 新浪财经

北京时间11月18日晚间消息,京东今日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集团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市场预期2154亿元,上年同期1742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损失为人民币28亿元(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人民币76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0亿元(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6亿元。

财报发布后,京东集团总裁徐雷、京东CFO许冉出席了分析师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即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高盛分析师Ronald Keung:一个关于公司零售业务最近利润率的问题,未来利润率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哪里?三季度超市品类的增长很快,而且运营利润率也做得不错,那么公司如何看待未来自有品牌,全渠道本地零售,还有市场等业务的贡献?零售业务的运营利润率未来可以达到什么水平?管理层此前也提到过,长期的利润率目标是中个位数到高个位数,那么这个目标是否依然适用于零售业务?

许冉:你的理解是正确的,我们不断开发新的经营模式,包括全渠道,小时购等,公司的财务模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全渠道模式可能会用到线下合作伙伴的仓储和库存,我们会与其进行毛利润的分成,但是同时我们也节省了履约成本,所以履约毛利率依然维持稳定,而我们所看到的整体毛利率的下降是由于这些新业务增长而导致。另外,毛利率的变化也会受到品类组合变化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几年一直讨论的问题,三季度的情况是,由于第三方业务的高速增长,抵消了由于品类组合向高频次的,超市产品购买转化而产生的影响,而该品类的毛利率通常比较低,所以总的来说,三季度京东零售的履约毛利率同比去年相对稳定。展望未来,我们对于利润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没有变化,虽然短期来看,品类组合的变化,以及经营模式的变化,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公司一直在强化自己的供应链能力,运用技术来提高库存管理的运营效率,长期来看,相信我们可以逐步改善利润率。我之前也提到过,对于公司目前很多的品类而言,我们目前的采购价格都比线下渠道更高,而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也会实现规模效应。简言之,我们对于京东零售长期利润率的预测没有变化。

美银美林分析师:最近的宏观环境,包括疫情封控,房地产政策对于公司不同品类业务的增速是否产生影响?

徐雷:我们确实看到,整体的宏观环境还是充满挑战的,尤其下半年,宏观的消费相对疲软,上游的供应链也比较紧张,原材料的价格开始陆续地上涨。同时,国内多地的疫情,包括还有 极端天气,对整个零售市场都会产生多重的挑战,包括一些特定品类的芯片等元器件的供应链紧张,我们预判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但是因为京东的核心能力一直是供应链,所以在这种动荡的环境当中,相比行业竞争对手,我们更有能力保持业务的稳定。

关于消费疲软,我想解释一下。京东目前消费的主力人群,还是以城镇化,家庭消费,目的性,确定性和计划性购物为特征,这类消费人群目前占我们整体消费的占比会高一些,所以京东受消费疲软的影响,相对同业公司是要小的。当然我们不排除在消费疲软的态势下,可能会对一些随机性的购物,比如说公司采购,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

另外因为缺货,比如一些原材料的缺货,和接下来的涨价,我们估计会在四季度和到明年一季度逐渐地传导到消费端。由于京东一直是以供应链为核心,所以近期我们跟合作伙伴的沟通会更加紧密,合作伙伴也希望通过京东的优势和能力,同他们一起合作,尽可能地降本增效,我们当然也会尽我们的力量去努力平抑这种价格波动。

关于房地产市场对家电零售的影响,我想稍微回应一下。其实房地产对家电的影响应该不仅仅是近期大家看到的,关于房地产行业的一些新闻,实际上今年京东家电零售业务的增长,应该是远远高于整个行业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们的B2C家电业务,今年最重要的就是“推新卖高”,不断提升产品结构,用户的需求也在往品质方向上去提升。包括以旧换新和无忧换这些服务,实际上帮助我们的消费者进行更新换代,实现在线B2C销售的增长和销售份额的持续增长。另外,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经非常重视下沉的线下市场,做了提前的布局,到今天来看,我们已经在下沉市场的线下有所收获,在我们整个家电销售额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包括我们完善了以前我们没有获得的用户和市场空间。最后,我们比较重视C2M,同品牌商共同开发差异化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上三点,能够让我们在中国家电行业这样一个存量竞争市场中,获得增量的增长。

杰弗瑞分析师Thomas Chung:公司在双十一的成绩非常不错,请问在双十一期间,商家和用户行为较往年有什么改变?另外,虽然宏观情况有很多不确定,公司的双十一业绩依然非常不错,所以公司如何看四季度京东零售的增长?

徐雷:关于销售方面的数据,我在这里不再多做介绍。首先,今年双11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京东主动提出了晚8点消费不熬夜的作战方法。实际上,应该是今年618期间,我们初步决定在今年双11(推出这种营销方法),所以用了3~4个月的时间,跟我们所有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同集团内部多个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在消费者端,品牌商家端,和物流合作伙伴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购买地更从容,服务成本也会比以前的0点的爆发会更低。

第二,今年的双11期间,京东的POP商家生态和全渠道布局得到了更大的推进,因为我们提前的布局和准备,得到了线上线下众多商家的积极参与,并且最终的销售结果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期,POP商家的总体表现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过往非强势和非优势的品类,在今年的表现是非常好的。当然,这只是我们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证明了我们的模式,过往的努力和创新,接下来我们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许冉:关于京东零售四季度展望,我想谈几点。首先,我们预计京东零售依然能够保持健康的用户增长,用户参与度和黏性增长,不断增加消费者的心理份额。第二,某些商品的供应链中断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自营业务,尤其是手机和电子产品的销售,但是基于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公司能够为合作伙伴在当下变化的环境中,提供更多价值和确定性,在这些品类中继续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表现。第三,随着第三方生态和全渠道策略的实施,自今年年初开始,公司平台上的第三方业务增长就一直非常不错,在供应链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第三方业务对于自营业务也有补充作用,我们预计四季度第三方业务的总体增速会高于自营业务,同三季度的情况类似。第四,今年的淡旺季特点更加明显,消费者对于大促的期待更高,所以自10月份积累起来的消费需求在11月得到释放,而且也提前释放了一部分12月的消费需求。我们预计京东零售在四季度会持续三季度的增长势头。

花旗分析师Alicia Yap:公司过去两年获得的用户,在消费习惯方面同之前的,可能已经有10年京东购物经验的用户有什么不同?

徐雷: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以往我们所认为的互联网消费的主力人群,基本上都已经在各个网购平台消费了,而从去年开始,新增用户中的两类人群比较有代表性。除了之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下沉,因为我们之前也公布了,基本上每个季度来自下沉市场的用户都占了75%,从年龄上来说,有两头的用户,第一是45岁及以上的,大家应该可以能够理解,这些人的上网晚于25-35岁人群,但是他们的消费能力在整个市场里面来看还是不错的,感谢各个互联网公司让这些以前对互联网可能不太熟悉和热爱的消费者,开始上网并且开始网络购物,他们后来发现京东是一个让人更放心,更有确定性的购物平台,所以他们的购物需求在我们这里得到了释放。

另外一类18-25岁的偏学生群体,以往我们所认为的学生群体或者不消费,或者消费金额较低,但是可能随着Z时代的到来,他们的消费能力比以往我们的认知更高。整体来看,用户来到一个新的平台,平均每用户贡献营收的提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们明显能看到,他们在半年以后的消费金额,或者说在四次到五次购买以后,消费频率和金额才会得到提升,这比10年前,甚至5年前,消费者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许冉:10年前,很多用户来到京东平台购买他们的第一部电子产品,重要是电脑或者手机。三季度,超市品类吸引了最多的新用户,所以说京东超市品类的商品在用户中的心理份额越来越大。

伯恩斯坦分析师Robin Zhu:3C业务方面,因为苏宁今年的发展不顺,而且在“二选一”废除之后,京东也从友商那里获得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两方面的利好可以多长时间内为公司增长提供动力?相关效果什么时候会减弱?

徐雷:首先我介绍一下带电品类,其中包括大家熟悉和了解的IT,数码,通讯,家电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类。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卖货的零售商,我们已经跟品牌商一起打造一体化的供应链,在C2M,在很多创新上,都比其他零售商有更紧密的合作,所以在目前全球供应链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会优于整体市场表现。整体来看,带电品类可能会在某一个时点,会出现对我们有一定影响的竞争,但我们更多的还是基于对行业发展的理解,以及对消费者的洞察,来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相对来说,我们更倾向于以我为主的经营方式。

时尚居家这个大品类同带电品类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承认,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以往在这个品类上的发展,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我们认为它是非常有潜力的。随着国家对“二选一”的重视,以及我们自己两年来的团队能力打造,包括系统,包括生态的治理,再加上今年双十一不错的业绩增速,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该业务可以开始提速了。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