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聪明投资者
春节后至今,港股市场迎来震荡调整,其中恒生科技指数自二月高点以来已经大幅下挫超40%,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指数也分别大跌近30%,恒生指数的跌幅相对较小,但也达到17%上下。
3月到6月,受美债利率上行和港股上调印花税的影响,港股开始宽幅震荡,期间还发生了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以及反垄断和行业监管等因素的打击,导致2月之前南下资金大幅流入的趋势戛然而止。
7月之后,互联网、教育股进一步遭到政策打压,资金恐慌情绪严重,
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权重股都集中在国内互联网巨头,因此7月以来一路破位下行,在全球大类资产中也表现垫底。
低估值周期基金表现亮眼
规模前十大中有7只成立时间不足1年
基金二季报显示,全市场共有1483只基金配置了港股市场,港股持仓总市值达到5836亿元。
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较一季度也有所回落,港股占股票投资市值比重由一季度的13.7%下降至二季度12.9%。
据聪明投资者统计,全市场162只主要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基金中,有110只今年以来收益为负,占比将近7成。
今年来指数型港股基金收益前五及后五名情况:

相比之下,港股指数基金的分化则较为剧烈,表现最好的今年实现了30%的收益,而表现垫底的则跌了将近30%。
但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大部分港股基金成立时间较短,有7只成立时间不足1年,更有几只是今年刚刚成立,就恰好遇上港股的暴跌,也有两只在近期反弹期间成立,完美躲开了前段时间的暴跌。
虽然互联网巨头们的业绩表现和相关领域的需求并未减退,但是在政策带动的情绪影响下,整个板块还是承受了巨大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表现第8的港股基金为一只港股科技基金,由于成立时间非常短,刚好赶上了近期的反弹,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从前文可以看出,今年港股基金中表现出色的,是那些低估值周期类的指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港股指数基金的具体表现。
港股指数型基金表现情况(去除C类及ETF联接):

统计显示,港股指数型基金中表现较好的都集中在高股息策略、银行等指数,主要仓位都集中在中国神化、中煤能源、兖州煤业,以及中行、交行等能源、金融股。
腾讯、美团虽遭股价腰斩却仍是基金最爱
还有各路大佬前来抄底
据2021年基金二季报,港股最受基金欢迎的公司依旧是腾讯和美团,
分别有336和162只基金持股了腾讯和美团,持股市值分别达到758亿和437亿,港股基金中这两只股票也是配置的重点。

作为港股一哥,腾讯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公布了一批腾讯旗下公司涉嫌反垄断的业务。除此之外,今年两会就有委员提出的缩减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提案,8月初,有媒体进一步发声,痛批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游戏,导致腾讯股价大跌。
腾讯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则是增速最快的业务,同比增长40%至419亿元。可见腾讯的增长潜力依旧强劲,今年的股价调整虽然难熬,却也可能是难得的上车机会,前段时间段永平就在雪球上表示已经抄底腾讯。
与腾讯类似,美团也遭遇了反垄断的重拳出击,同时骑手的社保问题也是导致其股价下挫的诱因之一。近日美团也获巨头抄底,英国资管巨头Baillie Gifford 7月28日大举买入美团946.4万股,每股平均成交价在202.076元每股,涉及资金约19.12亿港元。
港股或迎来布局时机?
陈皓、林鹏、高云程这么看
在将近半年的大跌之后,一些知名投资人认为港股或逐步进入“布局期”,尤其是政策因素逐渐出清后的大型互联网科技股也慢慢开始具备安全边际。
聪投TOP 30基金经理之一的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陈皓,也在最近的线上交流分享中表示,今年的港股有些像2018年的A股,利空满天飞,但是其中优质公司的成长逻辑并未改变,当前也许是布局港股市场的好时机。
陈皓直言不讳先给出了结论,这个时候的香港市场,我觉得投资者可以更贪婪一些了。
陈皓认为目前整个香港市场比较像2018年的A股市场,它面临着多重的利空,但是其中优秀公司的底层逻辑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展望未来,港股应该还是一个能给大家带来持续回报的地方,
特别是在A股的很多优秀的赛道显得比较拥挤的时候,其实不妨到香港去看一看,便宜的优质资产还是有很多。
易方达之前发行了一只由陈皓管理的港股基金,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段?
毫无疑问,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港股市场未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目前的整个香港市场,它现在应该是整个投资情绪最恐慌的阶段,这个时候的香港市场,我觉得投资者可以更贪婪一些了。
著名投资人、和谐汇一林鹏也在8月初的中期交流会上,表达了对港股的看法,他指出,港股中的互联网企业,从估值角度来说,几乎处在历史最低的状况。
在反垄断政策的影响下,这些公司将盈利增长的部分用于长期投入中。林鹏认为,这些投入对企业长期发展是有价值的,不应该过多影响估值。
而且这些企业无论是商业模式、竞争手段还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来说,也都是符合绝大多数民众需求、对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林鹏评估政策对相关行业、公司的影响,是这么思考的:
政策会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层面,对于行业、对于公司产生影响。
一类是长期商业模式产生了变化,
最典型的是教育,意味着整体行业面临非常大的收缩……我们要回避那些长期商业模式发生变化的行业。
对于中期盈利能力受损,可能对于行业增长速度产生影响的行业,最典型的,比如对于反垄断规范下的互联网行业,事实上造成了行业发展速度的影响。
对于这种影响,绝大多数已经在股票估值中体现出来了。
但,这种规范,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行业未来竞争结构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用烧钱、大额补贴的方式、来抢夺市场份额的商业模式,未来可能就不太行得通了。
这对于现有市场领导者,他们可能会减少未来的冲击,行业地位会得到保护。
另外,基于行业监管的加强,很多类型的公司加大了对于未来战略性的投入,降低了对于短期1、2年盈利增速的要求,这也许会对这样一些企业长期发展带来更好的基础。
对于短期情绪波动的冲击,股价下跌一般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买入机会。
景林资产高云程也在近期的策略会中提到,此次政策对于教育行业的基本面来说是一次巨变,但是对大部分行业来说都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互联网反垄断,高云程认为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他指出,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互联网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可能反而会更加稳定,会让企业间原本非理性的竞争逐渐变为良性。
最近阿里腾讯频频释放的“破冰”信号,暗示两者的服务有可能打通,似乎也印证着这一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