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liver
提起今年最火的医疗器械公司,那一定离不开微创医疗,微创医疗除了与新冠时大发神威的呼吸机有关,微创实际上还与即将上市的沛嘉医疗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微创与沛嘉共用“CEO”
资料来源:华盛证券
留美生物学博士袁兆华曾先后担任美国两家NASDAQ上市公司(ENDOCARE INC.,CRYOMEDICAL SCIENCES INC.)副总裁,1998年回国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2001年年底,正当常兆华面对一堆烂摊子束手无策时,一个名叫张一的年轻人从美国回到北京。他和当年归国创业的常兆华一样,激情满怀,在上地科技园区的一座写字楼里筹划着未来。恰好当时张一的一位朋友想投资微创,并且非常看好张在美国两家医疗器械公司Medtronic和Guidant的工作背景,有意邀请他进入微创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一飞到上海,实地考察了微创的情况。之后的几个月里,张一频繁往返于京沪之间。经过再三权衡,张一放下了创业的想法,与常兆华坐下来面对面谈了好几天,关于微创的现在和将来。
张一直率地指出,微创的管理有问题。他愿意带领微创走出困境,引进微创最需要的管理团队和资金,但条件是任何人不得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了创业之痛的常兆华,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将大权移交给了张一,只担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长。
张一自此与微创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微创之后,张一创立了沛嘉医疗。
二、张一创立沛嘉医疗
资料来源:网络
沛嘉医疗正是离开微创的张一所创办,根据招股书资料,张一加入本集团之前,从1996年 到1998年,张博士于Medtronic Plc(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生物工程公司,股份代码:MDT)任职。从1998年到2002年,张博士曾 担任Guidant Corporation(后来被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份代码:BSX)收购)的研发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该公司设计及制造人造心脏起搏器,从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张博士担任MicroPort Medical (Shanghai)Co., Ltd.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为微创医疗的前身。
沛嘉医疗专注于中国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且为于中国各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市场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国内参与者。该公司产品和在研产品针对两个规模庞大、快速增长而渗透不足,且准入壁垒高的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心脏病及神经血管病是中国及全球的主要死亡成因之一。介入治疗(特别是基于导管的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有关疾病,但中国经导管瓣膜治疗及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具有相当增长潜力。
中国TMVR及TTVR市场也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庞大。中国的TAVR产品市场估计复合年增长率为64.2%。沛嘉医疗有专注于该两个领域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全面产品组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开发六款注册产品,并有20款处于多个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公司已建立包含强大研发、制造及商业化能力的协调平台。
三、沛嘉医疗准备上市
今年1月23日,沛嘉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沛嘉医疗专注于中国高增长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且为于中国各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市场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国内参与者。该公司产品和在研产品针对两个规模庞大、快速增长而渗透不足,且准入壁垒高的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心脏病及神经血管病是中国及全球的主要死亡成因之一。介入治疗(特别是基于导管的介入治疗)能有效治疗有关疾病,但中国经导管瓣膜治疗及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具有相当增长潜力。
中国TMVR及TTVR市场也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庞大。中国的TAVR产品市场估计复合年增长率为64.2%。沛嘉医疗有专注于该两个领域的介入手术医疗器械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全面产品组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开发六款注册产品,并有20款处于多个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公司已建立包含强大研发、制造及商业化能力的协调平台。
资料来源:招股书
四、沛嘉面临激烈的竞争
资料来源:招股书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亦指出,中国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尚未被渗透且无占单一主导地位的公司。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中国仅有一家国际公司及四家国内公司(如图所示)有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更高级阶段的TAVR产品或在研产品,接下来这一市场将继续由国内企业主导,产品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张一作为曾经的微创掌管者,现任的沛嘉医疗创始人,对竞争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沛嘉医疗上市较晚,但凭借张一的领导,沛嘉仍可能后期发力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